快捷搜索:  创业 手机 疯狂 坏人 华人 发明 自己

「什么叫换手率」关于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几点建议(实施会计准则的几点意

(一)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影響 1.增加了財務信息的透明度 2007年1月1日出臺的新準則內容完整,覆蓋面廣,填補了我國會計規範領域的諸多空白,建立起了較爲科學完善的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報告標準,並在會計計量、企業合併、金融工具會計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和突破,從制度體系規範方面使提供高透明度的財務信息成爲可能。同時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監管也得到進一步加強。並且上市公司各分部間的轉移交易應當以實際交易價格爲基礎,計量轉移價格的確定基礎及其變更情況都應當予以披露,這都進一步增加了財務信息的透明度。 2.增加了財務信息的可比性 這裏的可比性主要指的是國際可比性。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市場化、國際化和全球貿易、投資、金融一體化的擴展趨勢,對全球各國各地區(尤其是資本市場)財務信息可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在幾乎所有重大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原則上實現了與國際準則的趨同,也得到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高度肯定和認可,使我國財務信息具有國際可比性。當然,針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些特殊情況,新準則也作了充分考慮,比如國有企業關聯方披露問題、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會計處理問題等。 3.增加了財務信息的可靠性 衆所周知,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是外部投資者、債權人、監管機構等獲取企業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和經營風險水平等相關信息進行評價、決策的前提條件,此次新準則較以往更加特別地強調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在39個會計準則中86次出現“可靠”二字表明新準則對可靠性的倚重。如《基本準則》首條要求會計信息,資產減值準則中明確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從而切斷了此類操縱利潤的途徑,且限制性運用“公允價值”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新準則中增加財務信息的可靠性。 (二)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1.有利影響 從長期分析,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將降低企業利潤的可操縱性。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主要是爲了規範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爲,維持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滿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維護社會公衆利益。因此,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將遏制企業利潤操縱行爲。 (1)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方面:運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衝回操縱企業利潤,是我國一些企業經常使用的手段。在贏利較大的年度,企業爲了隱瞞利潤,就大幅度地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當年費用,減少當年利潤;相反,在贏利較小的年度,企業爲了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又可將原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衝回,以減少當年費用,增加當年利潤。新資產減值準則在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便不得在以後會計期間轉回後,企業就無法再利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衝回的手段來進行利潤操縱。 (2)存貨發出計價方法方面:當存貨價格處於持續上漲時期,企業若要達到減少當期利潤的目的,則可採用“後進先出法”,用材料的高價格計量發出存貨的成本,即使當期的成本費用上升;企業若要達到增加當期利潤的目的,則可採用“先進先出法”,用材料的低價格來計量發出存貨的成本,即使當期的成本費用下降。反過來,當存貨價格處於持續下降時期,企業同樣可以通過選擇採用“先進先出法”和“後進先出法”人爲的來調節當期的成本費用和利潤水平。而在新存貨準則規定不可採用“後進先出法”後,將使企業不能再使用變更存貨發出計量方法來調節當期的成本費用和利潤水平,使企業當期發出存貨的成本反映的都是實際歷史成本,無法再進行人爲調節。 (3)企業合併會計處理基礎方面:目前我國企業的合併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之間的合併,在形式上是按雙方確認的公允價值確認,而在實質上並沒有經過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即並非雙方都認可的價值。儘管公允價值都要經過中介機構評估確認,但是人爲操縱已過多地干擾了公允價值的實現過程。新企業合併準則規定,處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合併方在企業合併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併日被合併方的賬面價值計量。這一規定放棄了使用公允價值計量,避免了人爲的利潤操縱。 (4)擴大合併報表範圍方面:新合併財務報表準則規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而不以股權比例作爲衡量標準。這一規則的變革,遵循了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使得一些企業不能再利用分離若干子公司、縮小持股比例、將經營狀況不良的業務從合併範圍中剔除的方法來粉飾企業集團的整體業績。 2.不利影響 這次財政部出臺的新會計準則,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可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擬,是我國會計準則的歷史性變革。但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在短期內可能會較大地改變財務報表數據,使企業利潤在短期內發生劇烈變化。 (1)新存貨準則取消了“後進先出法”,這將對生產週期較長、發出存貨一直採用“後進先出法”計價的企業利潤產生較大的影響。生產週期較長的企業,由於存貨較多、存貨週轉率較低,如果不採用“後進先出法”而改用其他的計價方法對所發出的存貨進行計價,其毛利率和利潤將在短期內出現不正常的波動。 (2)雖然新準則規定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不得再衝回,但是在新準則實施前,一些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進行大幅度利潤調節的企業,有可能在2006年將減值準備衝回,否則,一旦新準則實施,這些隱藏的利潤將再無機會得到體現。有些企業在以往年度計提的減值準備甚至超過了當期的淨利潤。這些企業若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前衝回該部分減值準備,企業利潤將大受影響。 (3)新債務重組準則將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由計人債務人資本公積改爲計入債務人營業外收入。這一規定,使一些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一旦獲得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債務重組收益將直接包含在當期利潤總額中,並可能極大地提升企業每股收益水平。 (4)合併報表基本理論由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爲側重實體理論,使合併報表範圍的確定更關注其實質性控制,使母公司可以在不考慮股權比例的基礎上將子公司納入合併範圍。因此,所有者權益爲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就應納入合併範圍。故新準則使得母公司必須承擔所有者權益爲負數的子公司的債務,並會使一些隱藏的或有債務顯現,這將對企業集團合併報表利潤產生較大的影響。 (三)對會計和審計工作的影響 1.準則規範性和可操作性的增強 新準則的實施使得會計和審計工作更有據可依,會計處理和審計程序實施的難度相對較小,更有利於防止企業通過債務重組和費用資本化等手段虛報利潤。而註冊會計師和審計風險(特別是固定風險)主要取決於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本身,因此,新準則的頒佈和實施還有利於審計風險的降低和審計環境的改善。 2.謹慎性原則加強 新準則增加了對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內容,雖更符合謹慎性原則,但因其需較多地運用估計和判斷因素,會計處理有一定難度;同時,由於沒有明確的標準,不同的會計人員對可收回金額的估計結果可能不同,有較大的伸縮性,從而影響到會計信息質量;還由於上述估計和判斷因素及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致使該項目的審計工作難度較大,審計風險較難控制。 二、新會計準則實施存在的主要難點解析 (一)公允價值的引入帶來的實施難處 公允價值的引入對新準則的實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對企業會計報表編制以及對管理層來說都是一箇巨大的挑戰。這主要表現在資產減值測試、金融工具的計量、企業合併、投資性房地產、股份支付、收入、融資租賃、政府補貼及非貨幣易等方面。此外,如何確定公允價值,也將是一箇巨大的挑戰。相關會計人員或管理者需要相應的知識、能力和經驗,確定相關的方法、基礎和假設,公允價值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都需要人爲的判斷,難以真正做到公允,可能會有利用公允價值調節利潤的行爲,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準則的順利實施。 (二)會計人員專業知識及技術能力水平制約了新準則的實施 目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水平不滿足新準則實施的需要,新準則的出臺使會計人員需要掌握國際會計慣例、外語、網絡技術等新的內容和完善會計專業技術。從會計人員的技術能力看,新會計準則大部分與公允價值有關,而公允價值畢竟是評估的結果,準則實施者不但是報表的編制者,在新會計準則下還是估價師,而我國大多數會計人員或報表編制者都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他們沒有系統學習過價值評估技術與方法,顯然不能與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相適應。 (三)業務操作帶來的許多問題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金融工具帶來的挑戰。隨着交易形式的多樣化,複雜的衍生工具將會越來越多地被使用。而新準則中公允價值的採用,尤其是採用估值技術,所有的企業都受到影響。從影響的會計要素來說,從最簡單的現金、應收/應付賬款,到債券投資、某些股權投資,再到複雜的衍生工具。二是資產減值帶來的挑戰。在新準則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等長期資產的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不得轉回。企業需要在每一箇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對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以及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對減值損失作出最爲可靠的判斷,對管理層來說是一箇挑戰。三是企業合併帶來的挑戰。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來說,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不論以前是否在被購方的報表上確認,均需要單獨確認。但需要識別可能沒有包括在被購方原報表的事項,例如某些金融資產/負債、某些可辨認的無形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某些準備等,這就要求企業確定合理的技術,但當前技術水平對業務操作還是有些限制。四是分部報告帶來的挑戰。新準則規定了分部報告的披露要求,企業不但需要關注相關的管理信息,還需要記錄並披露相關的財務和會計信息。企業需要按照要求對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進行區分,並區分主要報告形式和次要報告形式:業務分部承擔不同於其他組成部分的風險和報酬;地區分部承擔不同於其他經濟環境內提供產品或勞務的風險和報酬。這都增加了具體操作中的複雜性。 (四)我國實施新準則的外部環境存在一定的欠缺 首先是我國市場體系還不夠完善,市場經濟尚處於發育階段,企業間的交易行爲不十分規範,市場競爭不充分,公允價值難以形成。其次是我國當前的法律制度不夠健全。現行的公司法及有關證券法規的規定,在公司發行股票配股和增發股票,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以及對公司的評價監督等方面過於倚重於利潤指標,使得利潤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會計信息虛假披露比比皆是,推廣新會計準則面臨着道德風險。第三是資本市場發育不成熟。上市公司數量不足,規模和容量均較小;財務信息的使用者不是完全以投資者爲主,國有控股企業居多,國家是企業最大的股東,社會公衆投資者則是一些較爲分散的小股東。國有企業產權制度尚不健全,內部治理薄弱,國有企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普遍存在短期行爲。 三、關於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公允價值取得的技術規範。增強其可靠性 在公允價值的計量上,由於我國還沒有比較準確的計量標準和技術規範,沒有像國外一樣完善的評估機構,得出的評估結論也不盡相同,因此應該首先對公允價值取得進行規範。這裏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基於相關市場價格,存在活躍市場,有實際市場的報價,有最近交易日的市場價格;另一方面要考慮估值技術,類似資產的交易價格、行業的基準價格、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等。筆者認爲在實際計量時應注意,如果需要採用估值技術,應該選擇市場參與者普遍認同,且被以往市場實際交易價格驗證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術。儘可能使用市場參與者在定價時考慮的所有市場參數,包括無風險利率、信用風險、外匯匯率、商品價格、股價或股價指數、價格未來波動率、提前償還風險、服務成本等。儘可能不使用與企業特定相關的參數。 (二)改善新準則實施的外部環境 首先必須儘快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範上市公司的財務行爲,要進一步增強公司管理層及時、充分、如實披露財務信息的意識,促使管理層在真正提高公司質量上下功夫。其次應儘快修訂、完善不協調的經濟法規,同時也需要配套協調的其他經濟法規作爲支撐。 (三)培養高素質的審計及會計從業人員 在實際工作中廣大的會計和審計人員是整個財務報告鏈條中非常重要的一節,他們對於會計準則的理解、運用將直接影響到新會計準則執行的效果。鑑於我國會計審計從業人員有着職業素質良莠不齊的特點,可能會給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帶來一定困難,並將增加會計報告中不正當行爲的風險。因此,加大對高素質的審計和會計人員的培養,是當前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 (四)加快制定新的具體會計準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新會計準則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完全接軌,相對於中國現行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跨越是巨大的,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諸多不適應、不和諧。要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特色,出臺實施細則,在實踐中不斷拓展準則的深度與廣度,提高其可操作性。要認真組織模擬試點,紮實做好實施前的準備工作,選取若干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模擬試點,按照會計準則體系的規定模擬運行,測試會計準則實施對於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信息系統等的影響,保證新舊準則之間的平穩過渡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什么叫换手率」关于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几点建议(实施会计准则的几点意
  • 鸿蒙上市公司股票保险资金代码
  • 「集资建房政策」如何判断股票买卖点
  • 「基金大成2020」港股实时行情分析(如何看港股实时行情分析)
  • [什么是股权登记日]怎么买美股?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