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又一家基金公司宣佈自購。南方基金髮布公告表示,基於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將於近期運用固有資金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近期,基金公司宣佈自購,掀起新一輪“自購潮”。據證券時報·數據寶不統計,10月15日至今,景順長城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輪番下場,相繼宣佈以固有資金投資自家基金產品,自購金額共計13.2億元,用真金白銀向市場傳遞信心。
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低迷,上證指數一度跌破3000點,並下探至2923點。目前指數雖然有所反彈,但上證指數仍處於3000點附近。業內人士表示,總的來看,基金等機構自購潮大多出現在上證指數3000點附近。每當市場持續低迷時,基金等機構就會進場自購,起到表率作用。
實際上,這樣大規模的基金自購,在不久前已經發生過一次。8月21日至當月末,共計超過30家基金公司、券商資管等機構宣佈自購,累計金額超過17億元。
市場積極因素在增多
從市場角度看,基金自購多是基於對市場底部的判斷,向市場發出的積極信號。華夏基金認爲,站在當下時點,各種不利因素正在消退,利好因素不斷累積,經濟底、政策底、盈利底、估值底、情緒底,A股“五重底”已經相繼出現。
從公司角度看,光大證券認爲,基金進行自購一方面有助於提高與投資者風險和利益的一致性,起到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購資金補充、穩定基金資產規模。
此外,從基本面角度看,摩根士丹利認爲A股市場面臨的積極因素在增多。三季報落地後是擇優佈局優質公司的時機,維持看好符合科技自立自強以及真正受益於AI產業高速發展的科技板塊,景氣度保持在較高水平、政策持續加碼的高端製造板塊以及業績增速穩步抬升的醫藥等板塊。
年內自購總金額
已逾44億元
數據寶統計,截至10月底,在今年已完成的自購中,基金公司、資管等機構(不含券商)合計有84家,自購總金額達到44.33億元(不含貨幣型基金)。
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自購金額,約9.68億元;被動指數型股票基金排名第二,自購金額約7.45億元。一般來說,在市場趨於底部時,基金對權益類產品的自購較爲密集。此外,養老目標FOF和偏債混合型基金的自購金額也均已超過5億元。
單隻基金方面,剔除債券型基金、養老目標FOF及REITs後,前10月共計18只基金自購金額在2000萬元及以上。其中,長江楚財一年持有混合發起A、交銀瑞元三年定期開放混合、摩根時代睿選股票A位列前三,淨申購金額依次爲3億元、1億元、5800.21萬元。
從設立時間來看,上述自購基金均爲年內發行的新基金,這也是基金自購的特點之一——偏愛權益類產品或在售新基金。自購金額居首的長江楚財一年持有混合發起A成立於今年8月18日;而交銀瑞元三年定期開放混合是上個月27日發售的新基金。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是交銀施羅德首批浮動管理費基金之一,管理費結構由基礎管理費和業績報酬組成,與業績直接掛鉤,年化管理費率在0.5%-2%之間浮動。
收益率方面,自成立以來,僅嘉實方舟一年持有期混合A、睿遠穩益增強30天持有債券A、交銀醫療健康混合發起A等5只基金收益率爲正。華商創新醫療混合A、英大碳中和混合A等基金淨值跌幅居前,均超過5%。
最新评论